首页 资讯 正文

钱宏亮|科技让我“听见”宇宙的心跳

体育正文 287 0

钱宏亮|科技让我“听见”宇宙的心跳

钱宏亮|科技让我“听见”宇宙的心跳

6月26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jǔxíng)“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kējì)强省”科技工作者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邀请(yāoqǐng)4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围绕“踔厉创新护航国计民生”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xīnwénjìzhě): 我们都(dōu)知道,“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的(de)(de)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请问,参与过“中国天眼”的钱宏亮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研发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的事情吗? 钱宏亮:国际天文界,为了提高深空探测能力,一直致力于建造口径更大、精度更高的巨型射电望远镜。1994年(nián)的时候,我国的天文学家就提出(tíchū)来要建一个500米(mǐ)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是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305米,但是它的反射面是不能动(néngdòng)的,我们要建的“中国(zhōngguó)天眼”,反射面是能动的,要把局部300米从球面实时地调到抛物面,而且精度要求(yāoqiú)非常高,达到(dádào)毫米级,大家可以想象难度非常大。并且当时我国已经建成的望远镜最大口径才25米,所以(suǒyǐ)外国专家觉得难以置信,有点像痴人说梦。 从1994年到(dào)2003年,经过(jīngguò)将近10年的(de)时间,还没能找到合适的结构方案,当时国家天文台找到我们团队寻求(xúnqiú)帮助,我们经过长达8年时间的技术攻关,经过数十次方案的迭代、无数次计算、优化和实验,终于成功(chénggōng)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出了十余名硕士、博士(bóshì)研究生,也培育出了我们“敬业实干,敢于担当重任”的团队精神。我个人也通过参与这个项目得到了快速成长,并(bìng)被聘为FAST结构系统副总工程师。 FAST项目于2016年建成,我参加了项目落成典礼,当看到从我们(wǒmen)当初的想法概念开始(kāishǐ)、到后期在(zài)计算机里的模型,最后变成一个(yígè)500米的实物的时候,非常震撼(zhènhàn),而且各项口径性能指标都达到我们预期,我们感触很多,高兴、兴奋是必然的,但是最深的感受还是国家科技力量的强大。 请问钱宏亮先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您认为创新人才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和素养(sùyǎng)?您对青年科技人才走好成长(chéngzhǎng)道路有哪些建议? 钱宏亮:新时代背景下创新(chuàngxīn)人才的素质要求涵盖多个维度的综合能力,比如较强的创新意识(yìshí)、系统化思维模式、跨领域(lǐngyù)知识结构等等。从我们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péiyǎng)体系来讲,那就是十六个字: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人文精神。 下面我重点就青年科技人才如何走(zǒu)好成长道路(dàolù)谈谈我个人的体会。就科技工作来说,成功(chénggōng)的路径有很多,从我这些年的实践中感受到,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第一,要坚定一个方向(fāngxiàng)。这个(zhègè)方向就是要围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比如南仁东老先生,看到我国天文领域与国际同行的差距,就下定决心,要建世界上最先进射电望远镜,并把这个方向作为毕生(bìshēng)追求。还有我们哈工大的刘永坦院士,坚持40年只做一件(yījiàn)事(shì),潜心研究对海(duìhǎi)观察新体制雷达,为我国筑起一道“海防长城”。这个项目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jiǎng)一等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zài)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青年科技人才一定要大力弘扬老一代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 第二,要保持一种个性。西湖大学校长(dàxuéxiàozhǎng)施一公有一段论述,我非常赞同(zàntóng),他讲的(de)大概意思是青年科技人才(kējìréncái)的个性很重要。所谓个性就是要对科学问题敢于较真,学会批判性思维,不盲从,敢质疑(zhìyí)。2006年,我在读博士期间,参与了一个大型体育场馆的结构设计,一项性能指标被权威专家质疑,虽然那个时候(shíhòu)我还很年轻,但是我始终对我的计算结果充满信心(chōngmǎnxìnxīn),当场与专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交流,最后证明了我的结果的正确性。 第三,要加入一支团队。科研工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科研团队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tìdài)的重要性。在团队中要(zhōngyào)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yōushìhùbǔ),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我之所以能够(nénggòu)参与到天眼项目中来,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我有幸加入到哈工大空间结构(kōngjiānjiégòu)研究中心这支大的团队,我个人的成长更是得益于这支大的团队。这也就是说,只有大团队才能干成大事,只有在大团队才能有大发展。现在我也开始带团队开展科学研究,主持(zhǔchí)和参与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板(sānbǎn)溪(xī)水电站隔水幕墙(mùqiáng)工程和世界上口径最大全可动新疆110m射电望远镜等多项重大工程。 以上就是我(wǒ)的三点建议。 (大众新闻记者 杨烨莹 摄影 李亚平 崔晗(cuīhán) 策划 陈巨慧)
钱宏亮|科技让我“听见”宇宙的心跳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