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假期首日31.67万游客漫步游园

体育正文 145 0

假期首日31.67万游客漫步游园

假期首日31.67万游客漫步游园

昨天,广东岭南地区龙舟队在北京大运河(dàyùnhé)龙舟嘉年华进行(jìnxíng)传统龙舟漂移表演。 本报记者 刘平摄

假期(jiàqī)首日(shǒurì),淅淅沥沥的小雨为市民(shìmín)游客带来清爽的初夏体验。人们撑伞结伴,漫步园林,感受传统民俗和端午节日氛围。据市公园(gōngyuán)管理中心发布:端午假期第一天,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bówùguǎn)共接待游客31.67万人次,游客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天坛公园7.72万人次、颐和园6.63万人次、北京动物园2.72万人次。

端午假期,市(shì)公园管理中心推出科普游园会、艺趣(yìqù)游园会、文化游园会等(děng)三大类、70余项节日特色活动。假期首日正逢端午,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等推出民俗体验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满满的仪式感和(hé)节日祝福。

作为北京市公园科普游园会的主会场,陶然亭(táorántíng)公园通过场景化科普与(yǔ)深度互动设计,吸引大批亲子家庭(jiātíng)打卡科普花园、寻宝华夏名亭。公园内人头攒动(réntóucuándòng),别开生面的游园活动使公园成为沉浸(chénjìn)式的文化活动空间。民俗专家(zhuānjiā)现场为游客解读端午(duānwǔ)内涵、点朱砂、编织五彩绳,送上吉祥祝福(zhùfú)。钟馗拓印体验让传统版画艺术魅力尽显,吸引众多游客争相体验。手绘团扇、DIY龙舟风车以及射五毒、投壶等传统游戏,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温馨氛围,更让市民游客在欢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天坛公园在西二门外开展“传承非遗文化 感受天坛魅力(mèilì)”互动体验(tǐyàn),非遗传承人现场详细介绍非遗项目,带领游客缠五彩粽子、编端午手绳。游客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公园开启(kāiqǐ)“制礼作乐——清代(qīngdài)丹陛大乐专场(乙巳)”线上直播,神乐署雅乐团以丹陛大乐为主题,让(ràng)观众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古代皇家(huángjiā)礼乐的庄重与威严。

紫竹院公园内睡莲初绽,初夏景致呈现。在公园文化广场,以(yǐ)“端午”“喜乐(xǐlè)”“奋进”为主题的民乐音乐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xīnshǎng)。演奏者们用古筝、琵琶、中阮、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演绎了《龙船》《良宵》《欢乐的日子》《花儿与少年(shàonián)》等广为人知的乐曲,为端午佳节增添了喜悦(xǐyuè)的氛围。

今天是(shì)国际儿童节,公园(gōngyuán)中游乐场、游船是亲子家庭游园的经典项目,各公园将做好雨后环境设施清洁保障,持续提供(tígōng)安全周到的游园服务。

昨天,“爱在海淀 曲动(qūdòng)端阳”2025圆明园端午(duānwǔ)文化活动举行,汉服乐舞情景演出为活动揭幕。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曲动端阳 “花神(huāshén)”亮相

借九州胜景,以舟为鼓,以水为弦,以花为韵,奏一曲(yīqū)属于圆明园的端阳(duānyáng)乐章。端午假期,圆明园邀市民游客看龙舟激越,赏(shǎng)汉服乐舞,传非遗文化,感东方美学。

“爱在海淀 曲动端阳”2025圆明园端午文化活动(huódòng)昨天举行,高校龙舟队伍齐聚圆明园后湖,参与“九州竞渡赛龙舟”展演活动。《雍亲王题书堂(tíshūtáng)深居图屏》(胤禛十二美(měi)人图)中的美人们走出古画,化身十二花神亮相圆明园,她们身着(shēnzhe)复古服装,或抚琴(fǔqín)对影,或持扇起舞,以一场沉浸式汉服乐舞情景演出为此次龙舟展演揭幕。

表演结束后,活动嘉宾共同为展演龙舟(lóngzhōu)点睛。按照传统习俗,一点龙睛,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将吉祥平安(píngān)的美好祝福传递。点睛仪式后,龙舟展演正式开始。此次采取1500米绕标赛形式,展演队伍分别乘坐以圆明园(yuánmíngyuán)九州各岛命名的九条龙舟依次出发(chūfā)。

历史上,自(zì)乾隆初年始,端午佳节便以龙舟竞渡为核心,展开一系列欢庆活动。皇帝、皇太后亲临圆明园观赏龙舟竞渡。从(cóng)乾隆帝诗“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可发现那时参与夺标竞技的也(yě)是九只龙舟。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第十一年,圆明园端午活动特别(tèbié)设立了“运河市集”,传承(chéng)非遗之美,让(ràng)文化遗产活起来。5月29日至6月2日,在(zài)圆明园文创展示中心室外设置市集专区,包含文化创意、陶瓷工艺、非遗传承等展位17个,现场书法、圆明园主题书籍赠送、非遗体验等惠民互动展位3个,满足游客的消费、体验需求(xūqiú)。

昨天,玉渊潭公园端午(duānwǔ)系列文化活动开幕,图为孩子们(men)体验香囊制作。本报记者 刘平摄

当端午佳节邂逅童趣“六一”,玉渊潭公园精心策划的端午系列文化活动昨天拉开帷幕。活动以(yǐ)“科技赋能传统 童梦对话未来”为理念(lǐniàn),融合(rónghé)传统文化科普(kēpǔ)、MR数字技术、非遗手作、国潮市集、创意阅读等多元体验,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记者在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前广场看到,包含“非遗体验区(qū)(qū)、科技体验区、文创阅读区”三大板块在内的市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小朋友们排队(páiduì)体验古礼沐兰汤、制香囊、编艾草花束(huāshù)、投壶等端午传统习俗。

在科技体验区(qū),孩子们佩戴专业设备即可邂逅栩栩如生的史前恐龙(kǒnglóng),通过混合现实技术感受沉浸式的科普教育。在文创阅读区,现场(xiànchǎng)提供了立体书等趣味青少年读物,激发孩子想象力,打造阅读新体验。

在(zài)中堤南口,公园举办了(le)“首农美好生活市集”,六必居(liùbìjū)、王致和、京华(jīnghuá)茶叶、大红门等老字号齐聚一堂。在东湖南码头广场,公园还携手北京图书大厦共同举办了“走向未来”主题书市活动,现场售卖少儿类图书、益智玩具,以及故宫、古建博物馆、中轴线等题材的文创商品(shāngpǐn)。

为了展现青少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chuàngzàolì),以及他们(tāmen)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公园还从6月1日起在玉和影廊(yǐngláng)举办“少年有梦 共绘未来”青少年美术作品展,通过国画、油画、版画、素描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见证青少年笔下(bǐxià)绽放的时代华彩,感受艺术与梦想交织的青春力量(lìliàng)。

昨天,“史家端午奇妙游(yóu)”古风游园会在史家胡同博物馆拉开帷幕。

古琴台前,琴弦轻颤,古琴的泠泠清音刚抚平周遭的燥热,只(zhǐ)听“锵锵锵”三声脆响,牛骨板如疾风骤雨般敲打起来。“粽子(zòngzi)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社区牛骨数来宝达人一亮嗓,诙谐的唱词伴着清脆的骨板声,瞬间(shùnjiān)点燃气氛,居民们(men)跟着节奏拍起手来。更令人惊喜的是,川剧变脸(biànliǎn)小艺人登台表演,面具快速更迭,令人目不暇接,赢得(yíngde)阵阵掌声。

最热闹的还属“一路高粽”祈福路。7岁(suì)的乐乐牵着爸爸(bàbà)的手蹦跳而过,胸前的五彩绳随动作飞舞。“孩子今年要上小学,讨个‘高中’的好彩头!”微风拂过,艾草香囊与欢笑声交织,端午的烟火(yānhuǒ)气(qì),漫溢在社区的每个角落。

星动(xīngdòng)端午 童乐“六一”

昨天,北京天文馆开启“星动端午,童乐‘六一(liùyī)’”游园会。星戏乐园、星创工坊、星乐(xīnglè)剧场、星秘课堂、萌拍基地5大体验区,带领小观众探索(tànsuǒ)星辰。

“星球蹲,星球蹲,个头最小的行星(xíngxīng)蹲。”10时,B馆(guǎn)西侧,小观众8人一组,化身太阳系8大行星(dàxíngxīng),在(zài)科技辅导员的指令下做游戏。他们有各自的身份特征:水星个头最小,木星质量最大……欢声笑语中,8大行星的基本知识深深印刻在小观众的脑海中。

B馆二层(èrcéng)中(zhōng)厅,一场太阳系大冒险(dàmàoxiǎn)正在进行。北京天文馆原创科普剧《太阳系之旅》中,天文小剧团的小演员们用灵动的表演赋予每颗天体独特的个性,将深奥的天文知识化作浅显易懂的有趣故事。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zīxùn)、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记者(jìzhě):代丽丽,袁璐,牛伟坤

假期首日31.67万游客漫步游园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